首页>行业 > 推荐 >
北京胡同治理:强健老城生命骨架,打造最美人文街巷 2023-08-06 10:57:08  来源:中工网

北京胡同治理:强健老城生命骨架,打造最美人文街巷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丹丹 赖志凯


(资料图片)

从熙熙攘攘的北京东四南大街拐进内务部街,环境一下子安静下来。青砖灰瓦间,胡同里看不见拥挤的汽车,路面宽敞整洁,老人在家门口聊天,小孩子在胡同里尽情地玩耍。

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街道的内务部街先后经历了两轮环境整治提升,治理违规“开墙打洞”、便民服务设施欠缺、停车秩序混乱等问题,街巷环境全面提升。

曾经的内务部街被沿街见缝插针的违法建设、违规“开墙打洞”门脸挤占得宽窄不一,沿途一半道路停满了居民私家车,仅剩的一半道路还要承受上学放学的通行压力,脏乱、堵车更是司空见惯。

自2017年以来,内务部街持续开展街巷治理,逐步恢复了胡同传统风貌。朝阳门街道办事处主任高洪雷介绍:“为了消除房屋安全隐患,恢复老北京胡同风貌,我们首先针对内务部街的违规‘开墙打洞’进行封堵治理,内务部街30处违规开墙打洞门面在3天内全部完成封堵。”

内务部街经过多次环境整治提升改造,胡同面貌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但停车秩序却成为了制约胡同环境的一大问题。2023年6月,伴随着立体停车场的投用,居民刚需停车迁移出去,内务部街成为东城区第44条不停车胡同。

“现在有了立体停车场,每次回家再也不需要在胡同里‘抢’车位了,胡同里面一下子豁亮了,邻居之间更和睦了。”在东城区内务部街生活了近30年的王先生说。

此外,随着垃圾分类的推广,胡同里的垃圾分类问题成为了新的难点。由于胡同平房区的特点,工作之初就面临着“桶站选址难”“转运效率低”“居民垃圾分类主动性不强”的三大难题。如今走在内务部街胡同里,胡同里干净整洁却看不到一处垃圾桶站,这是如何做到呢?

高洪雷介绍:“自垃圾分类开始以来,内务部街,与街道其他平房区胡同一起,果断推行“垃圾不落地+垃圾分类”的巡回收运模式,通过‘全面撤桶、巡回收运、分类投放、互相监督’的‘不落地’分类收运形式,进一步改善整体人居环境。”

实施“垃圾不落地”后,胡同内不设垃圾桶站,环卫工人的垃圾车每天按照固定的时间点到各家各户门口收垃圾,居民听到环工人吹出的哨声,自行出来将垃圾分类倒入垃圾车内。

类似内务部街这样的胡同,越来越多地在东城区涌现。东城区城管委副主任王涛介绍:“全区178条大街、982条背街小巷分批次完成整治提升,123条背街小巷实现架空线清零,44条胡同实现‘不停车’,雨儿胡同等10条胡同成为北京‘最美街巷’,近百处‘美丽院落’精彩亮相。”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关键词: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