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 > 推荐 >
世界热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管涌现,堤坝危!沙包围堰压压压,稳住! 2023-05-22 19:12:19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为切实提高广东省防御特大洪水的实战能力,5月22日,广东省2023年防洪调度与工程抢险演练正式举行。据悉,本次演练以防御北江流域超标准洪水为背景,桌面推演和实战结合,重点演练会商研判、响应行动、防洪调度、工程抢险等环节。在水利工程抢险的实战中,管涌处置是重要一环。


(相关资料图)

险情:千里之堤也可能“溃于蚁穴”

在不少防汛报道中,常会出现的一个水文专业名词就是“管涌”。“管涌,俗称翻沙鼓水。一般发生在堤围的背水坡脚、附近的沙土里。”广东省水利机动抢险一队现场总指挥凤龙向记者介绍,管涌,其实就是一种基坑地面上冒水、冒沙,冒沙处形成沙环的现象。“有的地方会出现单个或多个,甚至成管涌群。”

在堤围的背水坡脚,之所以会出现冒水冒沙的情况,背后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水压差过大。“因为迎水坡和背水坡,出现了过大的水压差,水和泥沙,自然要从高处向低处流。”凤龙解释,当出现超标洪水,堤围外水位过高时,背水坡土质比较薄弱的部位,如堤围上的一些蚁穴,就会出现渗水的情况。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被带走,逐渐形成贯通的渗流通道,这就是管涌的形成原因。

"我们常说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意思。"凤龙补充。

原则:反滤导渗控制涌水,给渗水留出路

管涌,看似只是一个或多点冒水冒沙,其实是堤围在发出“危险信号”。

“如果浑浊的水不断外涌,相当于水体带着土颗粒长期外渗。”凤龙向记者举例,“就像是整个身体都被掏空后,那么骨架很快也会坍塌下来。”管涌没有及时处理,堤围基础部分被掏空,将会导致堤围骤然垮塌,甚至酿成决堤的后果。

除此以外,管涌对土坝还另有危害。随水外渗,被带走的细颗粒,如果堵塞下游反滤排水体,还将使渗漏情况更加恶化。

“所以管涌的处置原则,就是‘反滤导渗、控制涌水、给渗水留出路。’相当于要把水排出去,但泥沙要留下来。”

留住泥沙不难理解,为何还要给渗水留下出路?“不能全盘堵死。如果全部封堵的话,水就会沿着堤围其他的薄弱位置再次扩散,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让水渗出,但不要伤及堤围主体。我们治水常说的‘宜疏不宜堵’,指的就是这个。”

在本次的防洪调度与工程抢险演练中,管涌的处置,选择了装配式围井加沙包围堰封堵管涌的抢险方案。

抢险:像“家用饮水器”过滤泥沙

在本次的防洪调度与工程抢险演练中,管涌的处置,选择了装配式围井加沙包围堰封堵管涌的抢险方案。先在管涌口处放置滤垫,装配围板,同时填充反滤料。随后在管涌外围采用沙包围堰进行加固,最后进行反滤料填充,最终阻止水流带出沙土。

“之所以要在管涌口的周围,设置一个六边形围板,目的是减小渗漏范围。”凤龙介绍,演练中的“反滤料填充”,其实是在管涌口上方压细沙、粗沙、碎石等材料。“其实很像我们家用的饮水过滤器。下细上粗,一层一层堆叠起来,起到泥水的过滤作用。”而用沙包围堰的环节,则是需要用沙袋固定住前期搭建好的六边形围板,确保围井的稳定。

“所以作为预防和防范管涌最关键的方式之一,坚持不间断巡堤查险是非常关键的。”凤龙表示。

采写:南都记者 董晓妍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