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 > 推荐 >
环球热文:海上轻骑——龙骧 2023-05-20 23:09:12  来源:哔哩哔哩

海上轻骑——龙骧

在1922年2月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中限制了各国航母的总吨位,其中日本的空母总额为英美的60%(并未达到当时日本军部希望的对美七成目标),也就是81000吨。除去大型空母赤城、天城(关东大地震后改为加贺)两舰外几乎没有多余吨位。但向来善于经营的日本想出了钻条约漏洞建造万吨以下航母的“奇策”,龙骧的命运就此开始。


(相关资料图)

背景

况且在20世纪20年代,航母被当时的两大海军强国美国与日本同时认为是攻强守弱的海战武器,两国都决定“将鸡蛋放置于几个分散的篮子中”,希望借此来维持打击能力。日美海军认为小型航母机动灵活,能提高生存率同时维持作战能力。当然在日后的实践中这套观点被证明大错特错,但在当时而言,日美两国都是先行者,开始在这条无人探索过的充满荆棘的未知道路上缓慢探索试错,并不能被称为是愚蠢之举。于是龙骧和突击者应运而生。有所不同在于美国是为了充分利用条约剩余的吨位,而日本则是钻了空子,这使得龙骧的吨位甚至比突击者更小。

诞生

日本海军决意建造至少4艘万吨以下的小型航母,为了掩人耳目,将其称为“航空补给舰”,这当然只是文字游戏罢了。原本用于建造新水上飞机母舰以取代老旧的“若宫”号的资金在1925年被转移到第一艘“航空补给舰”上,设计师是拥有“造舰鬼才”之名的藤本喜久雄。

在舰体选择上,藤本选择了1926年下水的青叶级重巡的万吨舰体为蓝本。青叶级重巡是日本条约时代非常重要的一级重巡,其在万吨的排水量内加入了强大的火力和极高的航速,其外张明显的双曲线舰艏具有非常好的凌波性能(也可在睦月和特型驱逐舰上看到),但缺点是造价和工艺要求较高。

1929年11月26日龙骧在民营横滨船渠开工建造。然而在1930年4月的《伦敦海军条约》中,列强意识到了航母的重要性,将万吨一下的轻航也列入限制范围。军令部见龙骧总之是要占据一定吨位的,便强令扩大其载机量。于是龙骧的机库设计从原先的单层更改为双层。虽然载机量从24架提升到了36架,但龙骧的重心变得非常高,适航性堪忧。

横跨两舷的大型罗经舰桥位于飞行甲板以下,最高的飞行甲板由于没有舰桥而非常平坦,但前后两端有少许向下倾斜。

龙骧的计划航速33节,但实际只能勉强达到29节左右。

烟囱安装在右舷侧甲板下方,与赤城一样使用下弯式烟囱,并装有喷淋降温装置。龙骧是最早装备ijn中较为先进的八九式127mm高射炮的航母,考量到日后实战中更重要的防空火力,龙骧可以赶上赤城型航母的水准。继凤翔之后,龙骧也采用了来自美国的回转稳定仪,以便在不良海况下维持舰体稳定。龙骧也是最早采用横锁着舰制动装置的日本航母,定型时使用的是吴式四型。1931年4月2日,龙骧前往横须贺海军工厂进行舾装,于1933年5月9日服役,比美国的突击者号轻航提早一年。

性能

龙骧的适航性很差,在最初的海试过程中,舰体倾斜一度达到惊人的20度,甚至连站立都非常困难。在1934年4月“友鹤事件”发生后,服役不足一年的龙骧很快被送入吴海军工厂实施第一次改造。措施包括扩大舰体腹部、增加压舱配重物、下层机库一部分改作仓库(减少3架载机)、取消部分高射炮(2座双联装89式127mm高炮)及设备以削减上部重量、提高烟囟位置与飞行甲板齐平等等。改造完毕后不久,龙骧号便在1935年9月的第四舰队事件中与许多日舰一样被狂风巨浪摧残,舰桥前壁扭曲变形,飞行甲板也被海浪击伤,大量海水涌入机库。

于是龙骧于当年11月再度被送入船厂实施改造,主要措施仍然是削减上部重量(舰桥宽度显著向中间缩短)、强化结构强度(加装钢板等),舰桥前壁与飞行甲板前段改为弧形,舰部增加一层甲板以提高凌波性。

两次改造后的龙骧号航空母舰主要性能参数

标准排水量:10600吨(改造前8000吨)

公试排水量:12575吨(改造前11733吨)

舰体全长:180米(改造前179.9米)

最大舰宽:20.78米(改造前20.32米)

平均吃水深度:7.08米

飞行甲板全长:156.5米

飞行甲板最大宽度:23米

动力装置:舰本式高低压蒸汽轮机4台,吕号舰本式重油锅炉6座

输出功率:65000马力,双轴推进         航速:28节(改造前29节)

燃料搭载量:重油2934吨                续航距离:10000海里/14节

武器装备:双联装45倍径89式127毫米高射炮4座(改造前6座),双联装96式25毫米机关炮2  座,四连装13米高射机枪4座。

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搭载舰载机:40,其中九六式舰战19架(常用16,备用3架),九七式舰攻21架(常用18架,备用3架)。乘员:924人(改造前600人)。

进军南洋

龙骧号航母与美军突击者号小型航母一样,虽然广遭诟病,但本身在服役期间却是尽心尽力,圆满完成了被赋予的任务。由于卢沟桥事变发生时赤城还在进行改造,新近改造完毕的龙骧遂与加贺组成海军航空兵之主力第三舰队第一航空战队,前往中国沿海作战。经过华东地区的多次战斗,龙骧又与凤翔搭档前往华南参加厦门进攻作战,9月21日与中国空军在广州激烈空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龙骧与春日丸特设航母(后称“大鹰”)组成第四航空战队,支援东南亚侵略作战,战队司令官是以“见敌必战”闻名的角田觉治海军少将。龙骧不能加入袭击珍珠港的南云机动舰队的原因,在于续航力不足以跟随大型航母实施远航程机动作战。龙骧在东南亚先后参加了棉兰老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缅甸安达曼群岛进攻作战,击沉击伤多艘盟军军舰,于4月返回日本,在休整的同时将九六式舰战陆续替换为零式舰战,准备参加中途岛入侵行动——但龙骧还是没有捞到主力位置,而是与刚刚改装完毕服役的隼鹰号航母组成第四航空战队,航向极北,侵占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

占领这片荒无人烟的美国领上,除了政治意义,还有为进攻中途岛的主力部队打掩护的意图,当然此意图由于日军密码被破译、作战动向完全被美军掌握而破产了。1942年6月3日至4日、龙骧与年鹰出动数波战机空袭荷兰港及周边美军据点,战斗中龙骧飞行队第二小队2号机(制造编号4593)——由古贺忠一飞曹驾驶的零战是唯一损失的战斗机,偏巧这架战机追降后机身没有严重损伤,美军后来找到这架宝贵的零战并回收,进行技术分析后终于找到了对付零战的办法。

殒命瓜岛

中途岛战役导致4艘大型航母覆灭,龙骧在此危难时期也必须投入主要作战区域了。7月14日,龙骧与缺乏经验的隼鹰、飞鹰(7月31日正式服役)组建第三舰队第二航空战队(司令仍是角田觉治),任务是协助第一航空战队(翔鹤、瑞鹤、瑞凤),不过由于瑞凤的出击准备没有按时完成,龙骧作为瑞凤替代舰于8月16日随同一航战驶往形式紧张的所罗门群岛海域。

8月20日,有报告称发现瓜岛以东海域有美军航母舰队活动(实为弗莱彻中将指挥的企业、萨拉托加、黄蜂三航母编组的TF61特混舰队),第三舰队南云司令下令龙骧与重巡洋舰利根号、驱逐舰天津风及时津风组成临时编队南下攻击瓜岛机场,试图以此吸引美军航母编队,然后由一航战主力翔鹤、瑞鹤歼灭之。龙骧支队遂于24日2时离开机动部队主力,7时左右与美军侦察机接触,10时20分起飞零战6架、舰攻6架的第一攻击波,10时48分起飞零战9架的第二攻击波,前往瓜岛实施轰炸,空战中损失零战2架、舰攻3架,龙骥支队则向北方退避。12时55分开始,美军陆基B-17轰炸机和萨拉托加、企业号航母上起飞的SBD、TBF攻击队陆续来到龙骧上空,负责掩护的9架零战已无法应对。B-17的高空投弹和企业号鱼雷攻击机的进攻虽然没有命中,但给萨拉托加号俯冲轰炸机创造了绝佳战机——负责掩护的零战机没有击落哪怕一架萨拉托加俯冲轰炸机。根据美军报告,正当有一两架战机从龙骧甲板上起飞的一刻,第一枚命中炸弹落下,爆炸将待机日军战机掀入海中,紧接着又有三枚炸弹命中,龙骧甲板完全损坏。掩护零战机与自瓜岛返回的攻击队无法降落,多数迫降水面而损失。此时龙骧舰上火势已无法遏制,丧失航行能力,并向右舷倾斜近20度,舰长只得下令弃舰,三百余名舰员由利根、天津风、时津风救助。17时30分,驱逐舰将龙骧击沉,沉没海域在南纬6度20分、东经160度50分,阵亡官兵121名。

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以龙骧沉没为标志,宣告日本海军再次败北,瓜岛战局越发严峻了。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